专家咨询热线:
0532-88912370
当前位置:关于链科 > 资讯分享 > 8分钟快速了解《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
8分钟快速了解《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
2018-12-13 16:16:19 | 点击:1715

8分钟快速了解《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

2018年9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合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
该调查覆盖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共计325个区县,11万余名四年级学生、7万余名八年级学生和他们的三万余名班主任参与了调查。该调查全国代表性取样是我国家庭教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报告。报告从学生和班长任的视角,客观分析家庭教育现状和问题,揭示科学的理念和行为,为万千家庭提供精准帮助。
正如报告里所说:
家庭教育虽是大众化的行为,但绝非大众化的认知所能驾驭,它是一门专业,是一门科学,自有其内在逻辑和科学规律。
调查主要由五大发现
 
一、亲子互动
尊重孩子、亲子沟通和家庭日常交流,其中尊重孩子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家长充分尊重孩子,孩子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导、理解家长也更愿意表达自己。但报告显示,部分的学生报告家长不尊重自己。而亲子沟通是建立、维系、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孩子的学业、身心和社会适应上有较大作用。
家庭日常交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树立正确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家长参与孩子学习情况
孩子对于感受家长期望、藏书量和亲子阅读、家长学业卷入情况。当子感受到的家长期望自身目标一致时,更能充分发挥期望效应,越来越好。反之,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报告显示,家庭藏书量越多,亲子阅读越频繁越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学业卷入程度越高,学生学习成绩越高、越认同学习价值。
 
三、孩子眼中的父母
“有温暖的家”居人生最重要事情首位,八年级学生选择的人数比例高于四年级。表面上看,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明显减少、渴望独立,但调查报告显示,家庭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反而更重要。
八年级家长关注点是学习,而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更希望家长可以关注自己的爱好、特产及心理情况等。
家长要注意了,您在孩子面前的不良行为会影响到孩子。
 
四、班主任眼中的家长
考试成绩≠学习兴趣,报告中显示班主任和孩子在对家长关注点的看法是一致的,家长过度的关注考试成绩不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效果将适得其反。
三成以上的班主任报告超过五成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全是学校的和老师的责任”本次报告中也明确了教育的主体是家长。配合学校和班级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教育和班主任的工作难度,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主动沟通”有利于家长和班主任嘉庆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形成教育共识。而54.3%的四年级班主任和74.7%的八年级班主任报告超一半家长不能做到“主动与班主任沟通”。这说明家长不主动沟通是目前存在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不尊重孩子老师”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老师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可信度,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相较于四年级,八年级的老师普遍反应家长不主动沟通,这不利于青春期孩子的健康发展
 
五、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
父母参与抚养的孩子学习方面的表现好于非父母参与抚养的家庭
青春期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第一,青春期阶段的孩子看重家庭的价值和作用,对父母持积极、正面的看法和态度。
第二,青春期阶段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第三,在孩子青春期阶段,家长更需要做好自己。
第四,青春期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存在“错位”,家长并不能真正读懂孩子的需求。
第五,青春期学生更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内心,家长应该更重视亲子沟通。
 
以下为《报告》内容简述:
一、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与四年级相比,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尊重自己和经常尊重自己的比例有所下降。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也会随之转变自己的方式。有特别的一点是,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经常尊重自己”的人数是比例低于四年级。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在与父母相处时寻求自主,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对于父母的要求有所增加。这时,如果父母采用控制、专制等不尊重孩子的教养方式,是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的。

(一)亲子沟通状况
沟通可以促进了解和信任,亲子沟通是建立良性亲子关系、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部分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与自己进行沟通。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每天与孩子沟通的频率明显下降。《报告》中也提到这种下降趋势,一方面是因为八年级学生的学习人物加重,与同伴的沟通时间更多更频繁,挤占了一定的亲子沟通时间;另一方面是家长也在调整教养方式,有意识的减少说教、控制等沟通方式。
(二)家庭日常交流
学生的成长,家长不能只关注在学习上。在家庭日常交流中,部分学生报告家长没有教自己“做人的道理”、“安全知识”、“法律常识、“传统文化”。其中,“法律常识、“传统文化”这俩方面的交流更少。所以,家长要在家庭日常交流中适当加强这些方面的交流。
 
二、孩子学习情况
(一)孩子感受到的家长对成绩的期望
孩子感受到的家长期望是指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成绩设立的目标或预期,会影响孩子在学习上的投入和表现。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期望与自身表现和自己设定目标相对一致时,更能充分发挥期望效应;反之,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过大或学习动力不足。本次调查中,四年级和八年级之间存在差异,是因为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处于基础阶段,有关学业的压力不打,但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因此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相对较高。
 

其中,相较于男生,八年级女生感受到家长高期望比例高于男生。《报告》中提到是因为随着孩子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女生由于更自律等原因,在成绩上的优势越来越凸显,故家长对女生的期望更高。
(二)藏书量和亲子阅读状况
近五成四、八年级学生报告家庭藏书不超过25本。部分四、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进行亲子阅读。亲子阅读有利于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其中,家里藏书量越多,亲子阅读越频繁。
(三)家长学业卷入情况
是指家长在孩子学习生活中投入的情况,在家庭或学校中做出促进孩子取得更好学业成就的多种行为。家长适度的学业卷入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还对孩子的情绪适应、行为适应等方面会产生积极作用。与八年级相比,四年级学生学业成绩在家长学业卷入程度高、低之间的差异更大,这说明小学阶段家长学业卷入更为重要。
三、孩子眼中的父母
(一)“有温暖的家”
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排名第一位均为“有温暖的家”,比例远高于“有钱”“有社会地位”“有权利”。无论哪个年级,孩子都将家庭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榜样的力量
榜样是看得见的、具象化的价值观。有众多研究表明,榜样对孩子的行为有重要影响。本次调查中,无论是四年级还是八年级,学生都视“父母”为自己最崇拜的榜样,说明他们对父母持积极认可态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
(三)家长和孩子的关注点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而孩子希望家长关注则体现了孩子在成才中的需要,对家长的期待。若两者一致,家长和孩子达成共识,家长能更好的理解孩子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若两者出现“错位”,容易拉近亲子间的“距离”,甚至将会成为亲子冲突“导火索”。
学生希望家长最关心的方面
(四)坏榜样
之前提到了榜样的力量,家长是对孩子最重要的人,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不良行为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是得孩子会慢慢习得不良行为。本次研究超过两成的四、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行为示范。
四、班主任眼中的家长
良好的沟通,尊重孩子老师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更好的就孩子达成教育共识。以下为《报告》中关于教师报告的比例图示。
细读报告会发现,该份报告的价值不仅仅在与其客观反应当下家庭教育现况,更在于其中穿插的深入浅出的道理。细致的分析出四、八您及男女生的细微差别。
做好家庭教育,首先要先读懂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需求。我对你好≠孩子需要
不可忽视的是孩子有一种能够读懂大人的天赋,好的家庭教育不可以用哄孩子的方式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附:报告原文链接
http://www.jyb.cn/zcg/xwy/zxw/201809/t20180927_123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