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咨询热线:
0532-88912370
当前位置:关于链科 > 公司新闻 > 链科微课堂:“我一信息”与“你一信息”表达效果大不同
链科微课堂:“我一信息”与“你一信息”表达效果大不同
2018-6-6 13:05:34 | 点击:1036

在沟通的过程中,有的人善于运用信息”的表达方式,有的人善于运用“你一信息”的表达方式,然而效果却截然不同。不难理解,“信息”是以“我”字开头的表达,“你一信息”是“你”字开头的表达。

“你一信息”的表达会让你陷进贬损孩子的陷阱里,我们将“你一信息”方式进行分类如下:  

1.批评、指责

  “你做事从来不用大脑”    

  “你真是一只猪。

  “你是笨蛋吗﹖否则怎么会听不懂我的话。”

  2.嘲笑、羞辱

  “你以为你是谁啊﹖”

  “你好丢脸喔!考这么差的成绩。”

  3.分析、诊断

  “你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罢了。”

  “你是故意惹我生气的。”

  “你是跟屁虫,我走到哪就跟到哪。

  4.教诲、训诫

  “好孩子不会这样做。”

  “如果我也这样对你,你会有什么感觉﹖”

当我们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不断地用贬损孩子的信息,通常不会有什么成效出现。因为,贬损信息对孩子的自我价值将造成不良的影响。一个孩子成天被骂笨啊!呆啊!坏啊!日子久了,这将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被父母每天疲劳轰炸,渐渐地孩子会自我暗示自己是个坏孩子,是个懒惰虫,是个没有大脑的白痴等等,形成极低的自我价值感

孩子的自信心被父母贬损的信息一点一滴地践踏着,孩子的人格无法朝向健康而完整的方向发展。由于童年形成的自我价值会延续到成年的发展,所以这将影响人的一生。

 

 在沟通的过程中,信息往往会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几个实例,是父母运用我的信息而获得良好成效的对话:

  ◎母亲在电话,孩子不断地来骚扰。

  “我完全听不清楚外婆在说什么,如果你有话要跟外婆说,那我就先把听筒交给你好了。”

  ◎孩子用餐时间不肯吃饭,待父母上床后,才来抗议:“妈妈-我肚子饿死了!弄饭给我吃。”

“我现在要休息了,工作了一整天,我已经精疲力尽了,如果你愿意,电饭锅有饭、罐子里有肉松,请你自己动手。否则以后请在晚饭时一起用餐。”

  ◎妈妈帮幼儿班的妹妹穿衣服,她却一味地扭来扭去,使得母亲没法子替她穿好衣服。

此时,母亲只需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你乱动的话,我就无法帮你穿衣服了。”

 这些信息诉说着父母的需求,但没有指责孩子不乖、懒散、愚笨的意思。

有一位妈妈在亲职教育课堂里做了这样的分享:

  有一次,我回到家中,看到儿子趴在地板上看漫画。我不知道多少次使用传统中的方法来纠正他这样的动作,包括:    

  ◎命令式:“不准趴在地上看书。”

  ◎劝告式:“趴在地上看书,几岁就得带眼镜﹖”

  ◎威胁加恐吓:“如果你再趴在地上看书,我就没收你的漫画”

  但是这些方法的效果都只能暂时改变孩子的行为,没多久,孩子又故伎重演了。

  这个礼拜,学了“我信息的表达,当我踏入家门时,又瞧见这一幕景象,于是我灵机一动,立刻温和地对着儿子说:“孩子,我非常担心你趴在地上看漫画,因为姿势不对、光线不够,可能造成视力恶化,我们家目前眼睛视力最好的人就是你,所以妈妈希望你有一双明亮又漂亮的眼睛。”当时,儿子没有说什么,立刻从地上爬起来。

从那天开始,就再也没看到过儿子趴在地板上看漫画的坏习惯了。

  有一位小学的代课老师,同样用了“我信息方式解决了班上令人头痛的暴力事件。那位代课老师代理四年级某班两个月的课程,刚开始,班上的男生常有推挤、打架等肢体动作的纠纷。老师曾经因为充满无力感而泪洒教室。

直到老师运用“我信息”才化解了这种令人头疼的行为。

  那天,老师对着三个打成一团的孩子说:“我对你们真是失望透了,我全心全意来爱你们,来教育你们,然而你们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我,让我在老师会议时丢尽了脸,现在你们又把擦窗户的拖把拿来当攻击同学的工具,我真是难过透顶,我已经无能为力再教你们了。”

然而,在当天下午,那三个经常闹事的孩子,居然到办公室找老师:“老师,对不起!我们不知道自己这种行为让你这么难过,请你原谅我们,再留下来教我们吧!我们三个人已经决定化敌为友,就算以后意见不合,也要努力忍耐不动手。”

  后来,老师和那三个同学搂在一起,彼此因为冲突的化解和互信互谅而破啼为笑,也让这群孩子与老师的心更紧密地贴在一起,发展成一个生命的共同体。

  以上两个实例,都是充分运用信息所获得的惊人效果。

在运用我信息时,表达者对于孩子的行为,完全没有责备和羞辱的意味,他们只针对孩子的行为对父母所造成的感受和困扰来加以描述,没有丝毫的人身攻击,这样的情境,由于不会对孩子的人格造成伤害,孩子自然会卸下防御的面具,而愿意去聆听父母和老师的感受。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告诉孩子真相,他们会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