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信息”强调对子女“行为”本身的感受,而非对自己或子女“个人”的感受。当表达对子女行为的感受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事不对人,即强调行为本身,而不是人本身。表达不愉快时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行为而言的,例如:“我发现大门没锁”、“我发现油箱空了”,或是“你迟到两个小时”等,这些话都针对特定的行为,不是对任何人的责备。
其次,当父母描述对不满意或不愉快事件的感受时,应该是对自身的感受来加以描述,例如:“我很失望”、“我非常伤心”,或是“我很担心”等。父母还要了解,实际上不是行为本身使自己不快,而是行为的“后果”使自己、别人或子女觉得不舒服。举例而言,假如女儿深夜未归,事实上,不是“深夜未归”的行为本身令父母不快,而是女儿的晚归令父母担心是否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女儿晚归的感受实际上是对行为发生后的一种反应:“当你这么晚了还没回家,我非常担心,因为我担心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为了能更好的运用“我一信息”的沟通方式,父母可依据下列的三个步骤:
1.描述让自己觉得困扰、不安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描述行为本身,而非指责行为的当事人。例如“你骑我的摩托车把油快用光了。”
2.陈述自己对行为可能后果的感受
例如:“我有点生气。”
3.陈述后果
例如“因为我明天早上去加油的话上班可能会迟到。”
总而言之,“我的信息”的沟通方式仅仅需要简单的陈述,其模式如下:“当……,我觉得……,因为……。”
为了更清楚“我一信息”沟通的方式,再呈现两个“我一信息”沟通方式的范例供参考:
范例一::
全家原本已经计划好周末一块去郊游,但是最后小明却决定和朋友去游泳。
“我一信息”的表达:“本来我们已经计划好共渡周末,而你却临时改变主意,我觉得很失望,因为我非常希望你能参加。”
范例二:
小华是全家最后一个出门的,忘了将大门锁上。
“我一信息”的表达:“当发现大门没锁时,我非常担心,因为小偷可能会进来偷东西。”
此种沟通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前后顺序是可以因情况加以调整的。举例而言,父母可以说:“我非常担心,因为大门没上锁会遭小偷”,这仍是一种“我一信息”的沟通方式。
为人父母还需牢记,非语言的沟通也非常重要。“我一信息”是一种友善的、尊重的和诚实的沟通情感的方式。但是,假使说话的语气、表情或动作不符合语言所传达出的信息时,这将影响沟通的效果。